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年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明確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地之不存,糧將焉附?要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端穩中國飯碗,必須要做好耕地文章。在守好耕地保護紅線的同時,近年來,我國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何意義?取得了哪些成績?為何要提高投入標準?對此,記者專訪了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
記者:我國耕地整體狀況如何?高標準農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糧食豐產豐收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郭永田:我國耕地資源自然稟賦相對較差,耕地質量總體不高,光熱水土匹配良好的比例不高,坡耕地、碎片化耕地多,土壤相對瘠薄,加上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造成耕地空間布局變化,以及此前高投入高產出的化肥農藥利用方式導致局部區域耕地質量退化,總體看,我國耕地保護與建設還面臨一些困難挑戰。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大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是利當前、管長遠的大事要事,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表明,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產出能力將大幅度提高,糧食產能一般可以提高10%—20%;抗災減災能力將明顯增強,旱能澆、澇能排,實現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無災多豐收;資源利用效率將顯著提升,肥、藥、水的利用率一般提升15%—30%;農業綜合效益將明顯改善,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本增效500多元。
從糧食穩產保供看,以農田質量的有效提升彌補我國耕地數量相對不足的短板,讓更多糧田變良田,可以有效破解人多地少水缺的資源制約瓶頸。我國預計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改造提升4.55億畝已建高標準農田,糧食安全基礎將更加牢固。此外,高標準農田建設能有效拉動內需,是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記者: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布局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哪些成績?
郭永田: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統籌部署推進農田建設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加強資金保障,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2022年每年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億畝,到2022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去年,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加快編制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同步推進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建設任務落地。2023年1-11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927萬畝,完成年度任務量的99%。
從區域分布看,13個糧食主產省共建成高標準農田約占全國建成面積的70%。總體上,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連續多年確保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除了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高標準農田建設還推動了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集中連片,統一規劃布局田塊,統一配套道路、水利、防護林網、農電設施等的高標準農田,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有效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數據顯示,高標準農田規模化經營比例比一般農田高30—40個百分點。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標準化生產,其機械化水平比一般農田高15—20個百分點,有效防止了耕地撂荒問題發生。此外,高標準農田顯著提高了化肥、農藥等利用效率,促進了生態農業發展;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為打造生態宜居鄉村創造了條件,許多地方的高標準農田成為網紅“打卡地”、鄉村旅游新亮點。
記者: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為何要提高投入標準?提高投入標準的錢從哪里來?如何做好建后管護,讓高標準農田更好發揮效益?
郭永田: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資標準,是近年來各地普遍反映和共同關心的一項重要工作。2011年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先易后難有序實施,目前剩余未建的基本都是位置相對偏遠,分布相對零散,建設條件相對較差,建設成本較高的地塊。
高標準農田是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公益性強,項目建設資金主要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為主,同時鼓勵和支持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已通過增發國債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模共計5400萬畝,安排增發國債資金1254億元,大幅提高了中央畝均投資補助標準。地方投入部分主要由省級承擔,進一步強化項目建設投入保障。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護是確保工程設施長期發揮效益的關鍵。近年來,各地基本建立了縣級政府為主,鄉鎮或村級集體組織具體實施的管護制度,主要包括以“網格化/田長制”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管護模式,以“大托管”為代表的政府市場協作型管護模式,以“上保險”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管護模式等。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加大管護力度:一是推動管護政策制度出臺。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管護辦法已多次征求地方意見,目前正征求相關部門意見。辦法明確了高標準農田管護主體、責任、標準、內容,以及資金來源等,對各地加強農田建設管護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二是督促落實管護工作。將管護工作納入年度農田建設重點工作開展考核評價,督促各地落實管護制度有關要求,健全務實管用、運行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期發揮效益。三是加強管護模式總結和宣傳。加強管護工作宣傳推廣力度,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建立適合當地特色的管護模式,鼓勵農民群眾、家庭農場等各方主體積極參與農田建設管護工作。
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版權 粵ICP備2021090602號